新闻中心
上海:到 2023 年在全市推广 90 家公共机构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热水项目
近日,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上海市公共机构绿色低碳 循环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其中提到:推广可再生能源热水系统的建设应用
重点在有住宿或热水需求的学校、医院、养老及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综合考虑各类建筑的平均楼层、限制比率、建筑适用率、已建或规划的光伏规模,推广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热水系统的应用。到 2023 年在全市推广 90 家公共机构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热水项目,相关经费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一致 的原则予以保障。
济南“十四五”:“百米强装”继续!鼓励并规范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
1月12日,济南市住建局发布《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济南市“十四五”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内容显示,“十三五”期间,济南市新增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总建筑面积约3965.19万㎡。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100%,建成绿色建筑6716.1万平方米,其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920.55万平方米。
规划指出,到“十四五”期末,充分发挥济南市在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领域示范引领作用,实现绿色建筑全面发展,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量得以有效控制。绿色建筑产业链发展初具规模,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城乡建设发展模式。
其中,“十四五”期间,济南市新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应当至少利用一种可再生能源,鼓励具备条件的既有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新建高度在100米以下的城镇居住建筑、农村社区以及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应当按规定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动既有建筑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鼓励并规范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到规划期末,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4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既有公共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15%。
重点任务方面,规划明确,要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深度、复合应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验收。系统开展各类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后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优化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运行策略及有关政策、标准、产业准入等,进一步加大质量监管和政策宣贯力度。
补贴汇总:热泵烘干粮食,部分地方补贴18000元
在粮食耕种收储过程中,烘干是薄弱环节。秋收时节遭遇阴雨天气,收获便是一大难题,千方百计收获到手的粮食若不及时烘干,就会功亏一篑。因此,做好秋粮抢收和粮食烘干收储至关重要。据了解,现阶段许多地区也已发布了关于秋粮烘干收储的相关支持政策。下面就来看看热泵烘干市场都有哪些利好信息~
江苏省:发布《关于鼓励推广空气源热泵等绿色清洁粮食烘干装备与技术的意见》,2021年,首批全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开展空气源热泵等绿色清洁粮食烘干装备与技术推广和清洁热源替代烘干示范,探索扶持推广模式。
通过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合理确定空气热源泵粮食电烘干补贴额度;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资金对空气源热泵等绿色清洁烘干装备购置和烘干中心清洁热源改造给予扶持。
电力公司对农村地区供电免费增容改造,绿色烘干享受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优惠;市县出台绿色清洁粮食烘干装备与技术推广和替代改造奖补等专项扶持政策等,提高粮食烘干主体购置绿色清洁粮食烘干装备和现有设施升级改造的积极性。
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常州市“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产后粮食加工、储存和包装,粮食烘干机热源从传统燃煤向天然气、空气能热泵、生物质颗粒等清洁能源发展,促进产业全链条装备技术集成配套,推动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向高质量方向升级。
北京市:《北京市2021-2023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将温室大棚骨架及配套设备、粮食烘干、畜禽养殖等方面的成套设施装备按规定纳入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范围。重点补贴建设标准成熟的烘干机配套设施等。
浙江省:《2021-2023年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补贴额一览表(第一批)》,热功率大于100kw热泵热风炉(配套谷物烘干机),额定功率大于30kw,配备除尘装置,中央补贴额为15800元。
宁波市:《宁波市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补贴额一览表(第一批)》,配套功率30kw及以上热泵热风炉配套粮食烘干机,中央补贴额为18000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2021-2023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大力支持农机创新产品列入补贴范围。重点补贴建设标准成熟的烘干机配套设施等。
广东省:《广东省 2021年中央农业生产发展专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技术应用和生产经营能力项目入库申报指南的通知》。本次扶持的烘干设备为热泵烘干机,其它采用油、气或生物质燃料的烘干机不纳入申报范围。最终安装的机型应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今年还支持节能环保型水稻机械化烘干中心建设,对于单个日烘干能力30吨的,财政扶持资金最高为80万元。早在2020年的《关于加强和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中,明确粮食烘干属于设施农业用地范围,对规模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500亩以上的,最多可配套30亩辅助设施用地,有效解决了长久困扰企业的烘干设备用地难题。
随着国家对烘干的相关支持政策和真金白银的补贴,不仅老百姓受益,还提高了烘干机设备企业的信心。尤其是空气能热泵粮食烘干,拥有智能运行、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省时省力等优势,符合国家绿色生产、绿色烘干的发展趋势,获得政府、市场和老百姓的青睐,政策利好不断,热泵粮食烘干机也将迎来下一个市场机遇。
国务院发布双碳目标一号文!建筑用能电气化,可用热泵等来清洁供暖!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意见》提出,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加快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在北方城镇加快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核电余热供暖,因地制宜推进热泵、燃气、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低碳供暖。
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严控煤电装机规模,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
《意见》要求,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
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
加快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和按供热量收费。加快形成具有合理约束力的碳价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2021年9月22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二)工作原则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
——全国统筹。全国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鼓励主动作为、率先达峰。
——节约优先。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双轮驱动。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内外畅通。立足国情实际,统筹国内国际能源资源,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统筹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对外斗争与合作,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坚决维护我国发展权益。
——防范风险。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三、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三)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国家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地方各级规划的支撑保障。加强各级各类规划间衔接协调,确保各地区各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一致。
(四)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持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导向和任务要求。
(五)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把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
四、深度调整产业结构
(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制定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节能降碳为导向,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巩固去产能成果。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开展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加快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等绿色转型,提升服务业低碳发展水平。
(七)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新建、扩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出台煤电、石化、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未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提升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耗准入标准。加强产能过剩分析预警和窗口指导。
(八)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五、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九)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坚持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严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做好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节能审查与能耗双控的衔接,对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完成形势严峻的地区实行项目缓批限批、能耗等量或减量替代。强化节能监察和执法,加强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分析预警,严格责任落实和评价考核。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十)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提升数据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能效水平。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打造能效“领跑者”。
(十一)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石油消费“十五五”时期进入峰值平台期。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严控煤电装机规模,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加快推进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强化风险管控,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
(十二)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水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利用生物质能。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十三)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发展配售电环节独立市场主体,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衔接机制,扩大市场化交易规模。推进电网体制改革,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从有利于节能的角度深化电价改革,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推进煤炭、油气等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能源统一市场。
六、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十四)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高铁路、水路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重,持续降低运输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优化客运组织,引导客运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发展绿色物流,整合运输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十五)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推广智能交通,推进铁路电气化改造,推动加氢站建设,促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提高燃油车船能效标准,健全交通运输装备能效标识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车船。
(十六)积极引导低碳出行。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力度。
七、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
(十七)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低碳要求。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建设城市生态和通风廊道,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合理规划城镇建筑面积发展目标,严格管控高能耗公共建筑建设。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健全建筑拆除管理制度,杜绝大拆大建。加快推进绿色社区建设。结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县城和农村绿色低碳发展。
(十八)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持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逐步开展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开展建筑领域低碳发展绩效评估。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发展绿色农房。
(十九)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加快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在北方城镇加快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核电余热供暖,因地制宜推进热泵、燃气、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低碳供暖。
八、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
(二十)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制定科技支撑碳
住建部等15部门鼓励使用空气源热泵供暖
近日,住建部等15部门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利用空气源热泵等清洁取暖。
意见内容节选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县城新建建筑要落实基本级绿色建筑要求,鼓励发展星级绿色建筑。加快推行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节水标准,加强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不断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推进老旧小区节能节水改造和功能提升。新建公共建筑必须安装节水器具。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发展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造方式。全面推行绿色施工。提升县城能源使用效率,大力发展适应当地资源禀赋和需求的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生物质能、空气源和水源热泵等,推动区域清洁供热和北方县城清洁取暖,通过提升新建厂房、公共建筑等屋顶光伏比例和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开发等方式,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例。
空气源热泵凭借清洁环保、安全节能等突出优势而备受青睐,它利用少量的电来驱动压缩机工作,吸收空气中的低温热量,经过冷凝器或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将冷水加热,再将热水转移到建筑物内,最后利用采暖末端(地暖、地暖机、风机盘管等),为用户提供采暖服务的设备。在整个制热过程中,空气源热泵仅需要少量电能,不需要煤、油、气等其他燃料,不会产生明火,不会排放出任何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比如废气、废渣、粉尘),不仅安全性高,没有火灾、爆炸、中毒等隐患,而且非常符合国家清洁环保的要求。
据测算,在0℃左右环境下,与同样用电的空调相比,空气能冷暖机组节能效果提高了1.7倍;在-5℃环境下,空气能冷暖机组用电量不到空调的1/3。
值得一提的是,力诺瑞特超低温空气源热泵采用国际先进的喷气增焓技术,可保证机组在-35℃环境下正常运行,可使用范围覆盖全国九成人口居住区。今年1月的长白山地区,最低气温达到-42℃。但在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安图县松江镇永丰村,村委会采用力诺瑞特8p空气能冷暖机组为热源,室内安装节能暖气片,在-40℃低温下回水温度达到35℃,室内温度20℃。
不仅如此,近年来力诺瑞特利用空气能 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系统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的解决方案,率先为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开创独特的“乐家模式”,日渐成为行业典范。
截至目前,力诺瑞特已在山东、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陕西、山西、浙江等省市打造数百个清洁采暖案例,助力打赢冬季“蓝天保卫战”。
上一页
1
下一页
欢迎访问力诺瑞特官方网站!
阳光客服热线:400-658-6106
力诺瑞特阳光汇
关注官方微信
抖音官方
在线商城
人生就是搏!的版权信息
发布时间:2020-06-05 00:00:00
©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2020
底部右侧
发布时间:2020-06-05 00:00:00